常見病自測/兒童疾病/全身狀態異常
醫學電子書 >> 《常見病自測》 >> 兒童疾病 >> 全身狀態異常 |
常見病自測 |
|
全身狀態是指體重、身高、呼吸、體溫、姿勢、體位、運動等。由于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因此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兒,以上這些生理指數都有不同的正常值。若超出正常范圍,可能就預示著疾病的發生。
一 體重
體重是機體重量方面的總和。
1.體重的正常值
足月新生兒體重約為3~3.4公斤。最低2.5公斤,最高4公斤,男孩較女孩略重。
生后1~6個月,平均每月體重約增長0.6公斤,所以這時期體重為:體重(克)=3000+月齡×600。
生后7~12月,平均每月約增長0.5公斤,所以這時期體重為:體重(克)=3000+月齡×500。
一足歲時體重為9~10公斤,一歲以后平均每年增長2公斤,所以這時期體重為:體重=9+(年齡-1)×2或體重=10+(年齡-1)×2。
2.體重增長過速辨病
臨床以體重高于同齡、同身高小兒的正常標準體重的2%為肥胖。20%~30%為輕度肥胖;30%~50%為中度肥胖;大于50%為重度肥胖。臨床上多根據肥胖兒脂肪分布特點和體格發育特點來辨別疾病。
(1)單純性肥胖者 體格發育良好,生長較迅速,脂肪分布均勻,外生殖器相對較小。常有家族肥胖史和過食史。
(2)柯興綜合征 表現為短期內脂肪迅速堆積,出現肥胖。滿月臉、“水?!北?,肥胖呈向心性,四肢不肥胖。此外,尚有多毛、高血壓等。
(3)肥胖性生殖無能癥 表現為全身肥胖,四肢近端及軀干(特別是骨盆和乳房部分)更為明顯。性器官則為嬰兒型。
(4)萵蒙畢綜合征 肥胖伴智能落后,視網膜色素沉著變性,多指(趾)畸形,生殖系統發育不良等。
(5)貝—韋綜合征 此綜合征肌張力低下肥胖,智能障礙及性發育不全。常見于2~3歲后開始肥胖,有特殊外表。
3.體重增長不良辨病
臨床上,經常遇見因體重增長不良或消瘦就醫的小兒。其實,若體重或身高略低于同齡同性別小兒的平均數,多系正常生理情況。體重低于同年齡小兒的15%以上,皮下脂肪明顯減少,多系病理性消瘦。小兒(特別是嬰幼兒)處于發育期,代謝旺盛,需要熱量和營養物質較多、喂養不當、消化吸收不良和疾病等因素,均致小兒體重增長不良和消瘦。
(1)生理性消瘦 小兒胖瘦或身材大小個體差異很大。一些正常小兒體重和身長可以低于同齡兒均值。如有的小兒像其父母,體格瘦小,食量少,多屬正常生理現象。兒童快速生長發育期或活動量大,熱量消耗大也可以較瘦。各種生理情況下的消瘦,都可見小兒一般狀況良好、活潑愉快、無任何疾病表現。
(2)不同年齡小兒消瘦辨病 新生兒消瘦,除不滿月的小兒以外,應注意巨細胞病毒、方型屬病、梅毒等宮內感染性疾病和嘔吐、脫水、敗血癥等。
嬰幼兒時期消瘦多由喂養不當等所致攝入不足。
年長兒消瘦應特別注意各種慢性疾病。
(3)消瘦程度和伴隨癥狀辨病 體重增長不良或輕度消瘦可為生理性或病理性。去除生理因素后,消瘦進行性加重,或呈重度消瘦者多系長期營養不足或疾病所致。
懷疑病理性消瘦者,如有低熱、乏力、盜汗和食欲減退癥,應懷疑結核病。
總之,體重是測定小兒體格發育和衡量小兒營養狀況的指標之一。小兒體重增長過速和體重增長不良發生時,首先應鑒別是否是生理因素引起。在排除生理因素后,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找病因。
二 身長
身長是指從頭至足底的垂直長度。3歲以下可用臥位測量,3歲以上可用立位測量。在站位測量時要求脫鞋,兩眼平視,足跟、臀、肩部及后腦勺均同時緊靠立柱。
1.身長正常值
出生時身長約為50厘米。前半年每月增長2.5厘米,6個月時身長約為65厘米;后半年每月增長1.5厘米,1周歲時身長約為75厘米。第二年全年約增10厘米,2周歲時身長約85厘米。
2周歲以后身長每年增長5厘米??砂聪铝泄接嬎悖荷黹L(厘米)=85+(年齡-2)×5
此外還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測量。上部量即從頭頂到恥骨聯合上緣。下部量是從恥骨聯合上緣到足底。
12歲時,上、下部量基本相等。這以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歲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2.身材矮小辨病
身材矮小一般指身長低于同年齡30%以上。身長是環境、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對生長發育以及性格形成有一定作用,環境因素中內分泌因素頗為重要。此外,營養物質是否充足、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是否正常,對小兒生長發育均有作用。以上因素異常均會影響小兒身長。
(1)結合身體各部比例辨病 身材矮小,上部量與下部量比例正常,體型勻稱見于垂體性侏儒及家族性矮小。
患兒上、下部量比例如嬰兒,即上部量超過下部量,見于患呆小癥者。
身材矮小,下部量超過上部量見于性機能不全。
(2)結合頭形大小辨病 身材矮小,尖頭,頭特別小,出生時頭圍小于30Cm,1歲以后小于42Cm,前囟及骨縫早閉,伴智力落后及驚厥,多為先天性頭小畸形。
身材矮小,伴頭大者,出生時頭大于36Cm,增長過速,2歲時超過50Cm,伴前囟過大,骨縫裂開,多為腦積水。
(3)結合智能情況辨病 矮小伴智能落后見于呆小病、粘多糖Ⅰ型。
(4)結合牙齒發育辨病 身材矮小伴出牙晚,見于呆小癥、佝僂病和先天愚型。
身材矮小不僅是一個癥狀,它本身也是一種殘缺。因此所有的小兒均應定期作體格檢查,以便早期檢出,給予適當治療(如呆小癥給甲狀腺素治療),能使部分患者減輕或治愈。
三 動作異常辨病
動作的發育,與神經、肌肉的發育有密切的聯系。在生后的第一年內,神經細胞逐步分化成熟,神經髓鞘也逐步發展和完善,到2~3歲時基本發育完成。一般上部肌肉的神經髓鞘形成較下部早。條件反射是隨著大腦皮質的逐漸健全、神經髓鞘的逐步形成而建立的。
動作發育的順序如下:
由上而下 小兒先會抬頭、坐,后會爬、站、走。
由不協調到協調 新生兒運動都是無規律、不協調的。5~6個月時有眼——手協調,即有意識地伸手抓取面前的東西;6~7個月時有手——腰協調,即伸手取不到東西時能彎腰。
由粗到細 小兒在6~7個月時只會用手掌取物,9個月后能用拇指配合拈取小物體。
現將小兒的動作發育過程列表如下:
年齡 動作
一月 不協調
二月 直立位抬頭
三月 俯臥位抬頭
四月 扶髖部能坐
五月 能抓住玩具搶奶瓶
六月 能翻身
七月 能爬,能獨坐
八月 能自己坐起
九月 能扶物站立
十一月 獨站、扶著走
十二月 能獨走
十五月 能走穩、能站起、會蹲
十八月 會爬臺級、小梯子
二歲 會跑、會雙腳跳
1.自動運動異常辨病
若運動發育遲緩,不按以上時間出現應該出現的運動,常提示大腦發育不全。但未足月嬰兒活動可較少,足月兒四肢可不自主地亂動,偶有驚跳、短暫震顫。新生兒動作呈不規則、不協調的蠕蟲樣。如出現呼吸暫停、眼球上翻或凝視、直視、面部和手足抽動,則為抽搐,新生兒很少有癲癇全身性大發作。將小手巾蒙于嬰兒臉上,即使新生兒也能將其弄開(蒙面征),半歲仍不能者,提示大腦發育不全。
2.不隨意運動辨病
不隨意運動是指不自主,意志不能控制的肌肉運動。主要由錐體外系功能障礙所致。不隨意運動可發生于身體任何部分,形式多樣,因病變損害的部位和性質的不同而不同。本組疾病在小兒并不多見,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小舞蹈癥,故以下主要討論小舞蹈癥。
舞蹈癥,因有不自主、無目的、不對稱、無節律的突然性肌肉收縮,類似舞蹈而取名。表現為上肢近端舞蹈樣動作,面部擠眉、弄眼、咧嘴、伸舌作怪相,足和足趾亂動,不能走直線。有時為偏側舞蹈癥。
(1)風濕性小舞蹈癥 為風濕熱的主要指標之一。多見于女孩,平均發病年齡8歲。常發生于風濕熱的晚期(1~6個月),少數伴有其他風濕熱表現。
(2)遺傳性大舞蹈癥 本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3~9歲起病,發育逐漸落后,可有驚厥發作和強直,以后有進行性癡呆和抑郁。待成年后才表現出舞蹈癥。
(3)癥狀性舞蹈癥 除風濕和遺傳可引起舞蹈癥外,尚須檢查和排除其他原因,如感染、中毒(包括膽紅質腦病)、腫瘤、變性等都有可能引起舞蹈病。
由于動作的發育與神經發育有密切關系,所以動作異常病變多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系,當發現小兒動作異常時應及時就診。
四 語言發育異常辨病
語言是表達思維和意識的一種方式。小兒語言除了與腦髓發育有密切關系外,還需要正常的聽覺和發音器官,并與后天教養有關。
1.語言的發育
(1)發音階段 初生小兒只會哇哇哭,2~3個月時會發喃喃語。
(2)咿呀作語階段 5~6個月會發單音,7~8個月時會發復音。如“爸爸”、“媽媽”等。
(3)單語單句階段 1歲以后能說日常生活用詞,如睡、吃、走等;1歲半時能講單句,能用語言表達要求,如吃飯等。
(4)成語階段 2歲后能簡單交談;4~5歲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7歲以上能較好地掌握語言。
現列簡表如下:
年齡 語言
二月 發喉音
四月 發咿呀音
六月 發單音
七月 發復音
1歲 說出物名
1歲半 講單句
2歲 簡單交談
3歲 讀出數字
4歲 能唱歌、能講出意思
7歲 能講故事
2.語言發育遲緩辨病
語言明顯落后于同齡兒而又無視聽障礙;運動和精神神經發育落后;常有癡笑、張口、伸舌、流涎、磨牙、噘手指、雙目無神,不能有意識地視物和隨物轉移視力,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對周圍事物反應能力差,情緒不隨外界條件改變而變化。多見于小兒智力低下。
出生至4個月的嬰兒在安靜環境中對柔和聲音可出現眨眼或睜眼反應,但以驚跳反射較可靠。即嬰兒對突然的巨大音響出現上臂屈曲痙攣、手指伸展、眨眼和瞬間停止活動;6個月以后的嬰兒對聲音可出現聽性行為反應:頭轉向聲源方向、尋找聲源;生后5~10個月應能區分母親的聲音和他人的聲音。如果嬰兒不出現以上反應,伴語言發育異常,應考慮聽力減退。
總之,在觀察語言發育異常時,對于伴隨癥狀的觀察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聽力減退引起的語言發育異常,因孩子聽力減退,對巨大聲音反應弱,很少因受聲音刺激哭吵而致不少無經驗的家長誤以為孩子安靜,“乖”,而不能及時發現。此時,若能及時觀察孩子對聲音的反應,發現異常,及早就診,針對病因治療,并開展聽覺語言訓練,是可以不同程度避免語言發育異常出現的。
兒童疾病 | 望機體局部 |
關于“常見病自測/兒童疾病/全身狀態異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