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白芷 | 中藥圖典 |
白芷 Bái Zhǐ |
|
---|---|
別名 | 薛、芷、芳香、苻蘺、澤芬、白茝、香白芷、虈、晼、白茞 |
功效作用 | 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
英文名 | Dahuricae Angelica Root Taiwan Angelica Root, Root of Dahuricae Angelica , Root of Taiwan Angelica, Root of Scabrous Cowparsnip |
始載于 | 《神農本草經》 |
毒性 | 有毒(一說無毒) |
歸經 | 胃經、肺經、脾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名 字】白芷 Baizhi拉丁語學名:A. dahurica (Fisch.) Benth. et Hook
英文名字 :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 radix angelicae formosanae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Female Ginseng, Dong Quai
Dahurica Angelica Root ; Taiwan Angelica Root,Chinese angelica
中文別名
②川白芷,又名:異形當歸。
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臺灣當歸。
⑤大活?! ?/p>
目錄 |
中國原產
草藥名:白芷 (《本經》)
異名:薛、芷(《楚辭》),芳香(《本經》),苻蘺、澤芬(《吳普本草》),白茝(《別錄》),香白芷(《夷堅志》)。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胃經。
來源中國:為傘形科植物禹白芷、興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風的根,禹白芷主產河南禹州一帶。北方的一些省區有栽培,多自產自銷,少數調省外。
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當歸素、白當歸醚、歐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還含有揮發油,油中有3-亞甲基-6-環己烯、十一炭烯-4、欖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 ?/p>
別名大全
【別名】芷,芳香,苻蘺,澤芬,白臣,番白芷,興安白芷,庫頁白芷,杭白芷,川白芷,香棒,茞。
【商品名】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為產于浙江者。
川白芷,又名庫頁白芷。為產于四川者。
祁白芷,又名興安自芷,為產于河北安國,定縣者。
禹白芷:又名會白芷。為產于河南禹州、長葛者。
【處方名】白芷,香白芷?! ?/p>
植物形態
①興安白芷,又名:達烏里當歸,走馬芹。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2.5米。根粗大,直生,有時有數條支根。莖粗大,近于圓柱形,基部粗約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紅色,基部光滑無毛,近花序處有短柔毛。莖下部的葉大;葉柄長,墓部擴大呈鞘狀,抱莖;葉為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卵形至長卵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邊緣有尖銳的重鋸齒,基部下延成小柄;莖上部的葉較小,葉柄全部擴大成卵狀的葉鞘,葉片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短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10~30厘米;總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狀苞片,小總苞14~16片,狹披針形,比花梗長或等長;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向內彎曲;雄蕊5,花絲細長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黃白色或白色。雙懸果扁平橢圓形或近于圓形,分果具5果棱,側棱成翅狀?;ㄆ?~7月。果期7~9月。多生于河岸、溪邊,以及沿海的叢林礫巖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本植物野生種的根,在東北作獨活用,商品稱香大活,參見獨活條。
②川白芷,又名:異形當歸。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直生,下面有數條支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細棱。葉互生;莖下部的葉2~3回出式羽狀全裂,最終裂片長卵形至披針形;葉柄鞘狀,抱莖;莖上部的葉片逐漸簡化成廣闊膨大的葉鞘;葉邊緣有不規則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至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短剛毛,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15~20厘米;總值缺,小總苞數枚,狹披針形至線形,較小傘梗為長;花萼不明顯;花瓣5,白色,廣卵形至類圓形,先端微凹,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內折曲;雄蕊5,花藥橢圓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雙懸果長橢圓形,分果右明顯的5棱,側棱有較木質化的翅?;ㄆ?~6月。果期6~7月。生長于山地林緣。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栽培于四川、山東等地。
③杭白芷,又名:浙白芷、臺灣當歸。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圓錐形,具4棱。莖直徑4~7厘米,莖和葉鞘均為黃綠色。葉互生;莖下部葉大,葉柄長,基部鞘狀抱莖,2~3回羽狀分裂,深裂或全裂,最終裂片闊卵形至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邊緣密生尖銳重鋸齒,基部下延成柄,無毛或脈上有毛;莖中部葉??;上部的葉幾僅存卵形囊狀的葉鞘,小總苞片長約5毫米,通常比小傘梗短;復傘形花序密生短柔毛;花萼缺如;花瓣黃綠色;雄蕊5,花絲比花瓣長1.5~2倍;花柱基部綠黃色或黃色。雙懸果被疏毛?;ㄆ?~6月。果期7~9月。分布浙江、臺灣等地。浙江、江蘇有栽培。
④云南牛防風,又名:滇白芷、粗糙獨活。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粗糙的刺毛。主根紡錘形。莖下部葉具柄,柄長2~4厘米,基部有寬闊葉鞘,葉片2回羽狀深裂,長5~20厘米,寬5~7厘米,裂片寬卵形至長橢圓形,長2.5~5厘米,上面深綠色,粗糙細皺,下面淺綠色,邊緣具不等齒牙;莖上部葉與莖下部葉相似。復傘形花序頂生和側生;傘梗13~20;總苞缺或有1~3枚,線狀披針形;小總苞片4~5,線形;花2型,邊緣花較大,不整齊,中心花近于整齊;萼齒5,線狀三角形;花瓣5,白色,先端2裂;雄蕊5;子房近于無毛。雙懸果倒卵形或卵形,長7~8毫米,分果具5條細棱?;ㄆ?~7月。果期8~10月。分布云南、四川。云南有栽培。
⑤滇白芷為植物云南牛防風的干燥根。直徑0.2~1.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細。外表棕黃色,多深縱紋,時有支根痕,上部有橫皺紋。質脆。斷面皮部類白色,散有棕色油點及裂隙,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淡黃色,占全徑1/3。商品多已切成厚約1厘米以下的厚片。氣芳香,味辣而苦。主產云南?! ?/p>
采集方法
秋播種植的,次年7~9月間莖葉枯黃時采挖。春播種植的,當年10月采挖。擇晴天,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部。除凈殘莖、須根及泥土(不用水洗),曬干或微火烘干。置干燥不通風處保存,防蟲蛀或霉爛?! ?/p>
營養成分
熱量 | 324 (千卡) | 硫胺素 | 0.35 (毫克) | 鈣 | 3 (毫克) |
蛋白質 | 8.9 (克) | 核黃素 | 0.54 (毫克) | 鎂 | 19 (毫克) |
脂肪 | 1.5 (克) | 煙酸 | 1 (毫克) | 鐵 | 4.4 (毫克) |
碳水化合物 | 68.8 (克) | 維生素C | 1 (毫克) | 錳 | 0.73 (毫克) |
膳食纖維 | 5.3 (克) | 維生素E | 1.93 (毫克) | 鋅 | 0.8 (毫克) |
維生素A | 0 (微克) | 膽固醇 | 0 (毫克) | 銅 | 0.63 (毫克) |
胡羅卜素 | 3.6 (微克) | 鉀 | 100 (毫克) | 磷 | 118 (毫克) |
視黃醇當量 | 11.9 (微克) | 鈉 | 27.4 (毫克) | 硒 | 3.4 (微克) |
藥物特性
性狀 根呈圓錐形,長10~20cm,直徑2~2.5cm。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硬,斷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辛、微苦。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
含異歐前胡素(isoimperatorin)、歐前胡素(imperatorin)、佛手柑內酯(bergapte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等。
[炮制]揀去雜質,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哂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①《雷公炮炙論》:采得白芷后,刮削上皮,細銼,用黃精亦細銼,以竹刀切,二味等分,蒸一伏時后出,于日中曬干,去黃精用之。②《綱目》:今人采(白芷)根洗甜寸截,以石灰拌勻曬收,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
入藥微焙。
[性味]辛,溫。
①《本經》:辛,溫。
②《別錄》: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甘。
④《藥物圖考》:有小毒,臭香,味辛。
[歸經]入肺、脾、胃經。
①《珍珠囊》: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經。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
③《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p>
中藥化學成分
1、杭白芷 根含歐前胡骨酯(imperator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別異歐前胡內酯(alloisoimpera-torin),別歐前胡內酯(alloimperatorin),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異氧化前胡素(isooxypeucedanin),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白當歸素(byakangelicin),白當歸腦(byakangelicol),新白當歸腦(neobyakangelicol),珊瑚菜素(phellopterin),花椒毒酚(xanthotoxol),香柑內酯(bergapten),5-甲氧基-8-羥基補骨脂素(5-methoxy-8-hydroxypsoralen),8-甲氧基-4-氧-(3-甲基-2-丁烯基)補骨脂素(cnidilin),栓翅芹烯醇(pabulenol)[1-3]等多種香豆精類成分。還含谷甾醇(sitosterol),棕櫚酸(palmitic acid)及鈣、銅、鐵、鋅、錳、鈉、磷、鎳、鎂、鈷、鉻、鉬等多種元素而鈉、鎂、鈣、鐵、磷的含量較高。
2、祁白芷 根含香豆精類:歐前胡內酯,異歐前胡內酯,氧化前胡內酯,水合氧化前胡內酯[5],珊瑚菜素,白當歸素及叔-O-甲基白當歸素(tert-O-methylbyakangelicin)[6]等;香豆精葡萄糖甙類;紫花前胡甙(nodakenin),3-羥基印度榲楟甙(3-hydroxy-marmesinin),白當歸素-叔-O-β-D-吡喃葡萄糖甙(tert-O-D-glu-copyranosylbyakangelicin),白當歸素-仲-O-β-D-吡喃葡萄糖甙(sec-O-β-D-glucopyranosyl byakangeliein),東莨菪甙(scopolin)[7],茵芋甙(skimmin),花椒毒酚-8-O-β-D-吡喃葡萄糖甙(8-O-β-D-glucopyranosyl xanthotoxol),獨活屬醇-叔-O-β-D-吡喃葡萄糖甙(tert-O-β-D-glucopyranosyl heraclenol)[8]等,另含腺甙(adeno-sine)?! ?/p>
藥(毒)理學
1、白芷煎劑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42.88g/kg;醚提物灌胃小鼠的LD50為53.82g/kg;杭白芷小鼠灌胃煎劑的LD50為41.97g/kg;大鼠肌肉注射花椒毒素的LD50為160mg/kg、歐前胡素乙為335mg/kg、香柑內酯為945mg/kg。
2、歐前胡素乙每日給幼大鼠每75g體重2.5mg60天未見對鼠生長有明顯影響,但可引起肝損害等。小量白芷毒素對動物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迷走神經及脊髓等都有興奮作用,能引起血壓上升、脈搏變慢、呼吸加深、嘔吐等,大量可產生強迫性間歇性驚厥,繼之全身麻痹?! ?/p>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劑(lg相當生藥lg)4g/kg,可明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癥(P<0.01)。
2.解熱鎮痛作用:用蛋白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背部造成的高熱動物模型,1g白芷或杭白芷煎劑15g/kg,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劑8g/kg,對腹腔注射1%醋酸(0.l/kg)所致的小鼠扭體次數明顯減少,作用與氨基比林8mg/kg類似,P<0.001。小白鼠熱板法試驗,給藥前痛閾在30分鐘以內者,灌胃給于白芷或杭白芷8g/kg,給藥后60分鐘,白芷及抗白芷對痛閾值明顯提高,與生理鹽水組比較P<0.001和0.01。
3.解痙作用:所含的佛手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乙對兔回腸具有明顯的解痙作用。異歐前胡素還能增加兔子宮的收縮力和蚯蚓肌的緊張性。東莨菪素對雌激素或氯化鋇所致在體或離體大鼠子宮痙攣有解痙作用,其ED50為0.09mg/kg。
4.對心血管的作用:本品所含的異歐前胡素和印度榅桲素對貓有降血壓的作用,50mg/kg降低動脈壓50%,作用維持時間為1.5小時。異歐前胡素與N-乙烯吡咯烷酮的共聚物可使貓動脈壓降低的時間延長5-10倍。還能降低離體蛙心的收縮力。
5.抗菌作用:白芷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氧前胡素體外試驗對11種菌株有抗菌作用;歐前胡素亦有抗菌作用花椒毒素;對人型結核桿菌H37RV的MIC為100mcg/ml。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等致病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6.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當它們進入機體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則可使受照射處皮膚發生日光性皮炎,發生紅腫、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為最強,香柑內酯次之,異歐前胡素乙較弱。光敏活性物質可用來治療白癜風。異歐前胡素為治療銀屑病的有效成分,臨床用紅斑量測定證明有效。
7.抗癌作用:異歐前胡素和自當歸素具有對Hela細胞的細胞毒作用。異歐前胡素的ED50 100μg/ml。
8.抗輻射作用:白芷甲醇提取物1g/kg于X線照射前5分鐘腹腔注射,對小鼠皮膚損害有防護作用。
9.其他作用:小量白芷毒對動物延髓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迷走神經及脊髓都有興奮作用,能使血壓上升,脈搏變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嘔吐,大景使用能引起強直性間歇性痙攣,繼以全身麻痹。
臨床報道:現代以本品外用治關節積水、帶狀皰疹、銀屑病等疾患有效?! ?/p>
功用主治
祛風,燥濕,消腫,止痛。
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①《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②《別錄》:療風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③《藥性論》: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痛;能蝕膿。
④《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⑤《滇南本草》:祛皮膚游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⑥《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p>
食療作用
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胃、大腸經;芳香升散;
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的功效;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齒痛,目癢淚出,鼻塞,鼻淵,濕盛久瀉,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瘙癢疥癬,毒蛇咬傷?! ?/p>
臨床應用
2. 用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者。治療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等,外感風寒者,配伍荊芥、防風、川芎;外感風熱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治療齒痛,屬風火者,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與蒼耳子、辛夷、薄荷同用。治風濕寒痹、腰背疼痛,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
3. 用于瘡瘍腫痛。如乳癰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蔞同用;膿出不暢配金銀花、天花粉同用。
4. 用于帶下過多。屬寒濕帶下,與鹿角霜、白術、炮姜等配伍;屬濕熱帶下,配伍車前子、黃柏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2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①《本草經集注》: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②《本草經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藥方選錄]
①治頭痛及目睛痛:白芷四錢,生烏頭一錢。上為末,每服一字,茶調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次用此搐入鼻中,其效更速。(《朱氏集驗醫方》白芷散)
②治諸風眩暈,婦人產前產后乍傷風邪,頭目昏重及血風頭痛,暴寒乍暖,神思不清,傷寒頭目昏暈等證:香白芷(用沸湯泡洗四、五遍)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荊芥點臘茶細嚼下。(《百選方》都梁丸)
③治半邊頭痛:白芷、細辛、石膏、乳香、沒藥(去油)。上各味等分,為細末,吹入鼻中,左痛右吹,右痛左吹。(《種福堂公選良方》白芷細辛吹鼻散)
④治眉框痛,屬風熱與痰:黃芩(酒浸炒),白芷。上為末,茶清調二錢。(《丹溪心法》)
⑤治鼻淵:辛夷、防風、白芷各八分,蒼耳子一錢二分,川芎五分,北細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連服四劑。忌牛肉。(《瘍醫大全》)
⑥治腸風:香白芷為細末,米坎調下。(《百選方》)
⑦治大便風秘:香白芷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入蜜少許,連進二服。(《十便良方》)
⑧治痔瘡腫痛:先以皂角煙熏之,后以鵝膽汁調白芷末涂之。(《醫方摘要》)
⑨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臍腹冷痛,須此排膿: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芍藥根(白者)、白礬各半兩(礬燒枯,別研)。為末,同以蠟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膿盡,仍別以他藥補之。(《本草衍義》)
⑩治腫毒熱痛:醋調白芷末敷之。(《衛生易簡方》)
⑾治癰疽赤腫:白芷,大黃等分。為末,米飲服二錢。(《經驗方》)
⑿治刀箭傷瘡:香白芷嚼爛涂之。(《瀕湖集簡方》)
[臨床研究]
治療頭痛、牙痛、三又神經痛 取白芷2兩、冰片2分,共研成末,以少許置于患者鼻前庭,囑均勻吸入。治療牙痛20例、三叉神經痛2例,顯效時間最短1分鐘,最長10分鐘;治療頭痛21例,有效20例;神經衰弱頭痛17例,有效14例,在2~7分鐘內顯效。
或以白芷60克,防風26克,細辛5克,加工制成注射液80毫升,分裝滅菌后供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治療20多例,亦效。
另外,本品和紫草、白蠟、忍冬藤、冰片及香油(麻油)配制成白芷油,可治燒傷?! ?/p>
各家論述
1.李杲:白芷,療風通用,其氣芳香,能通九竅,表汗不可缺也。
2.王好古:白芷同辛夷、細辛用治鼻病,入內托散用長肌肉,則入陽明可知矣。
3.《綱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陽明;性溫氣厚,行足陽明;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風熱者辛以散之,濕熱者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4.《本草經疏》:白芷,味辛氣溫無毒,其香氣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陽明、足太陰,走氣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陽也。性善祛風,能蝕膿,故主婦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溫以和之,香氣入脾,故主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辛香散結而入血止痛,故長肌膚。芬芳而辛,故能潤澤。辛香溫散,故療風邪久瀉,風能勝濕也。香入脾,所以止嘔吐。療兩脅風痛,頭眩目癢,祛風之效也。
5.《本草匯言》:白芷,上行頭目,下抵腸胃,中達肢體,遍通肌膚以至毛竅,而利泄邪氣。如頭風頭痛,目眩目昏;如四肢麻痛,腳弱痿痹;如瘡潰糜爛,排膿長肉;如兩目作障,痛癢赤澀;如女人血閉,陰腫漏帶;如小兒痘瘡,行漿作癢,白芷皆能治之。第性味辛散,如頭痛、麻痹、眼目、漏帶、癰瘍諸癥,不因于風濕寒邪,而因于陰虛氣弱及陰虛火熾者,俱禁用之。
6.《本草經百種錄》:凡驅風之藥,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濕,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用之則有利無害者也。蓋古人用藥,既知藥性之所長,又度藥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氣血,病之標木,參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顯效而無隱害,此學者之所殫心也。
7.《本草求真》:白芷,氣溫力厚,通竅行表,為足陽明經祛風散濕主藥。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如頭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齦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風熱乘肺,上爍于腦,滲為淵涕;移于大腸,變為血崩血閉,腸風痔瘺癰疽;風與濕熱,發于皮膚,變為瘡瘍燥癢;皆能溫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濕火要劑也。
8.《本草正義》:白芷,氣味辛溫,芳香特甚,最能燥濕?!侗窘洝匪^長肌膚而潤澤顏色者,以溫養為義,初非謂通治外瘍,可以生肌長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癰、發背、瘰疬、痔瘺、瘡痍、疥癬,謂為破宿血,生新血,排膿止痛云云。潔古亦謂治頭面皮膚風痹燥癢。瀕湖且謂色白味辛,性溫氣厚,陽明主藥,癰疽為陽明濕熱,濕熱者溫以除之,故排膿生肌止痛。頤謂辛溫上升之品,可治寒濕,必不可治濕熱,而潰瘍為病,濕熱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濕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統治癰瘍,抱薪救火?!度杖A子》排膿止痛一句,實是無中生有,大乖醫藥原理。且潔古所謂皮膚燥癢者,明是火燥濕熱,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藥。瀕湖所謂濕熱者溫以除之一句,如何說得過去??傊T公于瘍科理法,未能體會,人云亦云??茏赸《衍義》謂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臍腹冷痛,皆由敗膿血所致,須此排膿,云云。頤謂此癥,是帶下之一,寒濕瘀垢,互結不通,臍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結確癥,故宜用溫升而兼泄瘀固澀為治,雖曰敗膿,決非潰瘍排泄之可以等視,何得妄為比附,竟認作排膿要藥,則實熱諸瘍,必益張其焰而痛不可言。頤治瘍廿余年,煎劑中惟濕盛無火之癥,間或用之,余則不敢妄試。若消腫敷藥之如意金黃散中有此,則取其辛以散結耳。大明又謂去面po疵瘢,固即《本經》面脂之義,然又以為治目赤胬肉,則風火升騰之熾甚者,而亦以溫辛升之。瀕湖謂治鼻淵,蓋鼻淵一癥,本有風寒、風熱及肺熱郁蒸三者之別。風寒郁其肺氣,而鼻塞多涕,則白芷升陽可也,若風熱鼻淵濁涕,及肺熱而黃膿腥臭之鼻淵,胡可一概而論。又謂治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則皆陽明熱熾上攻為痛,古法偶用白芷,本以加入清泄劑中,以引經為義,而乃列為專條,等于主要之君藥,豈非大謬耶!白芷辛溫,芳香燥烈,疏風散寒,上行頭目清竅,亦能燥濕升陽,外達肌膚,內提清氣,功用正與川芎、藁本近似?!侗窘洝分闻寺┫鲁喟?,血閉陰腫,皆其清陽下陷,寒濕傷于中下之癥,溫升燥濕始為合宜。若陰虛不攝,或濕熱浸淫,而為此諸癥,非可概治。頭風目淚,亦惟陽氣素虛,而風寒風熱乘之者,庶能合轍,如陽盛而襲風熱,已難概用,亦有陰虛肝木上乘,疏泄太過,而迎風淚流者,更非所宜。長肌膚,作面脂,皆與藁本同?!秳e錄》療風邪,即以風寒外侵言之。久渴,仲醇謂當作久瀉,甚是。燥濕升清,振動陽明之氣,固治久瀉之良劑,必非渴癥所宜。且古今各家,皆未聞以此療渴也。其治嘔吐者,胃陽不振,食入反出者宜之,而胃火熾盛,沖激逆上,不可悮用。脅滿乃木郁土中,過抑少陽之氣,不得條達者宜之,而肝膽火炎,qi撐橫逆者,又在所禁。治風痛頭眩,亦惟陽和之氣,不司布護,而外風襲之者,始為合轍?!栋龠x方》都梁丸,是為陽虛風眩之實驗,若陰虛氣火上浮而為風眩,則又不可同日語矣。
9.《本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10.《別錄》:療風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11.《藥性論》: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痛;能蝕膿。
12.《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疬、腸風、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痛生肌,去面po疵瘢。
13.《滇南本草》:祛皮膚游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種植介紹
白芷
(一)概述:別名香白芷(福建、臺灣、浙江等?。?、庫頁白芷(四川)、祈白芷(河南、河北)。
為傘形科植物興安白芷(祈白芷)(Angelica dahurica Benth. et Hook.),庫而白芷(川白芷)(A.anomala La11.)及杭白芷(香白芷)(A.taiwaniana Boiss., epith.mut.),以根入藥,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癥,亦可作香料。
(二)植物特性:傘形科,多年生草本。莖高大粗壯,高200~300厘米,莖中空,圓柱形,帶紫色。根生葉大,有長柄,為2~3回羽狀分裂,邊緣有鋸齒。莖生葉小,基部呈鞘狀抱莖?;ㄐ“咨?,形成頂生或腋生的復傘狀花序。果扁圓形,有種翅,成熟后裂開為兩瓣。根粗大、圓錐形、黃棕色。
(三)生長特性:白芷適應性很強,耐寒、喜溫和濕潤氣候,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喜向陽、光照充足的環境。白芷是根深喜肥植物,種植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在黏土、土壤過沙、淺薄中種植則主根小而分叉多,亦不宜在鹽堿地栽培,不宜重茬。白芷抽蓄后,根部變空心腐爛,不能作藥用。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白芷對前作選擇不甚嚴格,一般棉花地、玉米地均可栽培,以耕作層深,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溫暖向陽比較濕潤的夾沙土,一般產區均在平原地帶的地方為好。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翻耕深為33厘米為宜。曬后再翻一次,然后耙細整平,作畦,寬100~200厘米,高16~20厘米的高畦,畦面應平整,畦溝寬26~33厘米(排水差的地方用高畦),土壤細碎。耕地前每公頃施堆肥草木灰150千克左右。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白芷應當選用當年所收的種子,隔年陳種,發芽率不高,甚至不發芽,不可采用。有的藥農經驗用正中主莖上所結的種子,再播種時,容易提早抽空,影響產品質量。而利用測基上所結的種子播種,白芷發芽率70%~80%,在溫度13~20℃和足夠的濕度下,播種后10~15天出苗。
白芷播種期分春秋兩季。春播在清明前后,但產量低,質量差,一般都不采用。秋播不能過早過遲,最早不能早于處暑;不然在當年冬季生長迅速,則將有多數植珠在第二年抽薹開花,其根不能作藥用,但最遲不能遲于秋分;因秋分后雨量漸少,而氣溫轉低,白芷播后長久不能發芽,影響生長與產量,故應在8月上旬全9月初播種。
播種方法:白芷宜直播,不宜育苗移栽,移栽的植株根部分叉,生根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質量。采取穴播和條播,播前畦內澆透水,待水滲下后,開始播種。播前種子要用機械方法,去掉種翅膜,然后在溫水中(45℃)浸泡6小時,撈出后擦干播種。穴播按行距33厘米左右,株距16~20厘米開穴,穴深6-10厘米,播后用水澆,灑水或覆蓋草的方法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播后0-20天出苗,秋播的白芷主根大,產量高,條播按行距33厘米開溝,將種子均勻撒下,蓋層細土,播種量每公頃用15千克以上,其他同穴播相同。
3.間作:為了經濟利用土地,在白芷地內亦可進行間作,原則上以短小作物為好,在白芷播種之后,在其行間種植蔬菜,如葛筍、菠菜、蒜苗等,間作物必須在立春前收獲,以有利于白茫生長,以菠菜、蒜苗為最多。菠菜是在行間進行條播,蒜苗則每隔3厘米栽植。
4.田間管理
(1)澆水:雨水充足的地方可不用澆水,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播前必須深水,翻地保墑,播后遇干旱、久旱必須澆水。墑情不好,就得澆水,約澆水4次即可發芽,以后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幼苗生長,小雪前應澆飽水,防止白芷在冬天干死。第二年春天澆水在清明前后,不能過早,地溫低,水寒苗不肯長。以后每隔10天澆一次水,到了夏天應每隔5天澆水一次,特別是芒種到谷雨前,水少主根不能下伸,則須根多影響產量。在伏天更應保持水分充足,不能使苗因缺水而短垂;否則主根木質化降低品質。
(2)間苗:當春季幼苗返青高6厘米時,進行間苗,適當的擇去弱苗,使幼苗分布均勻,通風透光,當苗高13~16厘米時定植,每穴留壯苗1~2株,條播技16厘米左右留壯苗一株,注意除去過弱的苗和過大的。莖呈現青白色的幼苗選擇掉,減少將來抽基白芷的發生,總之保持勻苗。
(3)中耕除草:每次間苗時,均應中耕除草,第一次待苗高3厘米時用手拔草;在土壤板結時,可淺松土3厘米左右,不能過深,否則主根不向下深,叉根多,影響質量。第二次待苗高6~10厘米時除草稍深一些。第三次在定苗時,松土除草要徹底除盡雜草,以后植株長大封壟,不能再行中耕除草。
(4)追肥:白芷追肥在當年直少宜淡,以免植株徒長,提前抽空開花。播種第二年植株封壟前追肥1-2次,結合間苗和中耕時進行,每公頃追肥量餅肥2250~3000干克,亦可用化肥和人畜糞尿代替,開淺溝施下。雨季后根外噴施磷肥,也有顯著效果。
(5)選留良種:白芷在第二年5月份往往有少數生長特旺,抽薹開花。這種白芷所結種子不能作種用,因用后即將提前抽薹開花。同時在即將抽薹后,根部即瘦小而成木質,以后逐漸枯死,不能再作藥用。故及早擇除,免去耗肥料,影響鄰株的生長。在采挖白芷時,選擇主根粗壯,無分叉的,集中栽于肥沃地上,按行距80~100厘米,株距30厘米開穴,根可傾斜,不能彎曲,覆土3厘米左右,上蓋肥等再覆土6厘米,加強田間管理,增施肥料,不久即可另生新苗。在當年11月及次年2至4月份,應各進行中耕除草施肥1次,每次施肥應較多,這樣才能長好。5月下旬,即可抽薹開花,6月下旬種子即可陸續成熟,此時即應隨熟隨采,以免種子被風吹落。采后放于通風干燥處,勿煙熏。
另外,也有的地方,原地留種法:即在第二年秋季采收白芷的同時,在地里留出一些不挖,以后加以中耕除草等管理,到第三年5月以后即可抽薹開花,結出種子。此法結出的種子發芽率差,植株短小,根部發育不良,不宜采用。在寒冷的地方,把根挖出來放在地窯里,用沙埋起來,待第二年早春再栽到地里,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施足追肥。
5.病蟲害防治
(1)斑枯?。河纸?a href="/w/%E7%99%BD%E6%96%91%E7%97%85" title="白斑病">白斑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主要危害葉部。病斑多角形,初期暗綠色,以后灰白色,上生黑色小點,即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嚴重時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殘組織,集中燒毀。②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400~500倍液噴霧。
(2)黃鳳蝶:屬鱗翅目鳳蝶科,以幼蟲食害葉片。
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殺幼蟲和蛹。②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每隔5~7天1次,連續3次,或用青蟲菌(每克菌粉含孢子100億)500倍液噴霧。
(3)蚜蟲:屬同翅目蚜總科。以成、若蟲危害嫩葉及頂部。防治方法見黃芪病蟲害及其防治。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園,拾凈枯枝落葉燒毀,清園后噴1波美度石硫合劑。②4月開始噴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5%殺蟲脒水劑500~1000倍液噴霧,每周一次,連續數次。
(五)采收加工:春播白芷當年即可采收,9月中下旬采。秋播白芷第二年8月下旬葉片呈現枯萎狀態時采收。當葉片桔黃時開始收獲,選晴天,將白芷望葉割去,作為堆肥,然后用齒耙依次將根挖起,抖去泥土,運至曬場,進行加工。摘去側根,另行干燥,并將主根上殘留葉柄剪去;曬1-2天,再將主根依大、中、小三等級分別暴曬,以便管理。在曬時切忌雨淋,晚上要收回晾干,在晴天運出再曬,否則爛或黑心。通常用烘炕進行熏硫,將白芷用草包或麻袋蓋嚴,每500千克鮮白芷需約3,5~4千克硫磺,熏時要不斷加入硫磺,不能熄滅,直至熏透。約熏一晝夜后,取樣用小刀切開,在切口涂抹碘酒,若藍色很快消失即表示硫以完全熏透,可?;?,若藍色不消失,再繼續,熏后抓緊曬干。包裝存于干燥通風處,每公頃可收干白芷3750~5250千克,高產田達7500千克?! ?/p>
白芷的傳說
據說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兒,每逢行經腹痛劇烈,致形體日衰。富商帶她欲往京都尋求名醫,到汴梁時女兒經期適至,腹痛難忍。正遇一采藥老人,仔細詢問病情后,老人從藥簍中取出白芷一束相贈,囑咐洗凈水煎飲服。富商謝過,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緩,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幾劑,來月行經安然無恙。從此,婦女行經不舒,煎服白芷,在民間廣為使用。
白芷,又名香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大腸經。功能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F代藥理研究證明,白芷除了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色素在組織中過度堆積,促進皮膚細胞新陳代謝,進而達到美容的作用,臨床常用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眉棱骨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毒蛇咬傷等。如慢性鼻竇炎患者可取白芷30克,蘇梗30克,薄荷30克,蒼耳子30克,辛荑30克,熏蒸,以鼻吸收熱蒸汽治療鼻竇炎,每天聞熏2~3次,每次20分鐘,聞熏后避免立即受寒刺激。小兒慢性腸炎,可取白芷、干姜各5克,蔥頭1個,與適量蜂蜜共搗為糊狀敷貼臍部。痔瘡患者可取白芷60克,紫草15克,苦參30克,滑石30克,黃柏30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40分鐘左右。
白芷研末調敷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如牙痛時可取白芷100克,冰片2克,浸泡于75%的醫用酒精中,加蓋密封10天左右,用干棉球蘸藥液置疼痛處,即可止痛,且無毒副作用。跟骨骨刺患者可先洗凈足部,取白芷散(由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用量研末組成)適量,醋調成稠膏狀,敷于患處,面積約1元硬幣大小,外以傷濕止痛膏覆蓋,3天換藥一次,一般1~2天腫痛即可減輕。
《本草綱目》謂白芷“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是歷代醫家喜用的美容藥,可與白僵蠶、白附子、菟絲子等共研細末調制成面膜敷面,可收到柔面增白之效。用白芷、玉竹、川芎、防風等研成細粉,用食醋調成稀膏,可治療黃褐斑?! ?/p>
中藥化學鑒定
(1)取本品粉末0.5g,加已醚3ml,振搖5min后,靜置20min,取上清液1ml,加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與20%氫氧化鉀溶液各2-3滴,搖勻,置水浴上微熱,冷卻后,加稀鹽酸調至pH3-4,lk1%三氯化鐵深液1-2滴,顯紫紅色。(檢查香豆素)
(2)本品水浸液滴于濾紙上,紫外光燈(365nm)下濕藍色熒光。(檢查香豆素)
參看
|
關于“白芷”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